无论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还是日常监督执法工作,亦或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重大行动,都离不开环境卫星遥感技术的支撑。
图为自然生态遥感部全体合影。
在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有这样一支从事生态遥感监管技术研究及其业务化应用的专业团队——自然生态遥感部。部门现有职工28人,女性职工占比57%,她们坚持“需求为引导、科研为基础、应用为核心、创新为动力”,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显著提升生态保护综合监管技术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展现出和谐上进、拼搏实干、能打硬仗的巾帼风采。
因贡献突出,自然生态遥感部2022年被命名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2023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生态保护类)。集体成员多次荣获生态环境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以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守好绿水青山
“如果没有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提供的遥感监测结果,此次督察执法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都无法给出结论。”这是2017年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发生后,负责这起事件督察执法的生态环境部有关领导到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调研时讲到的一句话。这句话,直观地展现出卫星遥感监测的重要性。
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开展调查与观测,获取科学翔实的数据,是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管的基础。无论是草地变成耕地,还是自然生态遭到破坏,遥感监测都可以精准锁定证据。
部门同志刘晓曼说:“我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通过不同时间点卫星遥感影像的对比,可以准确直观地发现什么地方的自然生态发生了变化、自然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有据,让监督执法更加精、准、狠。”
这些监测数据,能够在生态保护监督执法的定性和定量判断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例如,在祁连山生态破坏、秦岭北麓别墅违建、腾格里沙漠排污等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处置时,我们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持续性、跟踪性监测,为这些事件的问题发现、证据锁定、违法程度定性等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部门同志闻瑞红说。
据部门同志付卓介绍,自创建自然保护地遥感监管技术方法和业务运行体系以来,自然保护地监测已经形成了有制度、有标准、有系统的业务化运行体系,有效支撑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重大监督执法工作。
图为自然生态遥感部加班整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核查问题点位。
在攻坚战场上拼搏实干,在科技创新前沿勇攀高峰
对自然保护地开展遥感监测,看似每天在室内坐行万里、俯瞰山川河流,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在部门同志侯静看来,我国自然保护地数量多、面积大、分布广,很多自然保护地交通不便利,路也比较难走,甚至有时走着走着就没路了,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点位。遥感监测环节多、流程复杂,要实现每年一到两次的监测,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除了定期的例行监测,还有大量的应急监测,多项任务交叉叠加,整个团队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行。看似简单的业务工作,要做准做细做实并不容易。
“可能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张图或一份并不复杂的报告,但背后的工作链条非常复杂,任务量非常大,每一份报告、每一张图、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承载着同事们的汗水、努力和坚持。”付卓曾经粗略统计过,全国性的一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定期遥感监测,从数据处理到解译,再到形成报告,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完成。为了保证精度,必须反复审核,对每一个数字都严格把关,确保监测结果在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检验。
这支工作作风严谨、细致、踏实的队伍,同时也充满着激情昂扬的创新精神,面向国家生态保护管理综合决策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攻关。近年来,自然生态遥感部探索开展全国生态状况定期调查评估业务,建立了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与核查相结合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系统调查技术体系,提出基于“格局—质量—功能—问题—胁迫”的生态状况评估范式,构建形成了1套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标准方法体系。据部门同志杨旻介绍,自然生态遥感部已经完成了3次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最近完成的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成果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上正式发布。
对标新时期的管理需求,自然生态遥感部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更新、扩大。面向生态修复工程监管,刘晓曼正在探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研发适用于南方茶果林和北方退化草地的系列生态修复技术。面向“双碳”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部门同志陈妍正在积极探索区域生态系统综合固碳能力的测算方法。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部门同志万华伟说:“现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生物多样性的观测网络,但其遥感方面的指标体系还不成熟,有的指标与管理所需是脱节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为了让遥感更“接地气”,近年来,部门同志吕娜和同事们时常出差1—2个月,长期深入内蒙古鄂尔多斯、通辽等地的草原地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踏上新征程,卫星遥感监测工作也迎来新使命和新要求。“我们会继续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坚持科技创新,切实发挥出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的重要作用。”自然生态遥感部女干部职工表达了继续为建设美丽中国奉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心。
图为自然生态遥感部在青海开展生态系统碳汇关键指标野外观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电力能源调研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电力能源调研网 dlnydy.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nycy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